期刊简介

《国际外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原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74年创刊,自2007年起变更为月刊,2008年采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同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目前被《万方数据库》收录。

首页>国际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年第01期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

蔺晨;高俊义;吴文铭

关键词:
摘要:1 缝线的悠久历史缝线作为当前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开始尝试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缝线缝合,包括亚麻线、马鬃、棉线、皮革等.公元前1800年,亚历山大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根肠线,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了唯一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可吸收材料,但“肠线”这一概念直到公元前150年才被真正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缝线安全性的理解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期,经灭菌处理的以牛或羊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开始出现并逐渐应用于手术缝合.值得一提的是,丝线作为历史上使用时间长的一种缝线,问世于公元前1000年并沿用至今,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