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外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原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74年创刊,自2007年起变更为月刊,2008年采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同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目前被《万方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396/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396/R

邮发代号: 2-60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96/R
  • 国内刊号:11-539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年第11期文章
  • 联合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联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反义寡核苷酸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肾不同时间肾功能的变化和TNF-α、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按简单随机化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抗TNF-α单抗+缺血再灌注(抗TNF-α单抗+IR)组、抗TNF-α单抗联合p38MAPK反义寡核苷酸+缺血再灌注(......

    作者:张世卿;张磊;张国清 刊期: 2018- 11

  • 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支架置入下腔静脉不同长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闭塞性病变(NIVLs),支架置入下腔静脉的安全性及对髂静脉血流的中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7年6月采用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非血栓型髂静脉病变患者共197例,其中支架置入下腔静脉大于10mm者共141例,5~10mm者共34例,小于5mm者共22例,门诊定期随访评估双侧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支架通畅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样本比较率采......

    作者:张喜成;井元虎;陈兆雷;孙元;徐淼 刊期: 2018- 11

  • Stanford B型夹层TEVAR术后癫痫样发作一例并文献复习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ypeBaorticdissection,TBAD)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主动脉灾难性事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的开展明显降低了这一疾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但也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发生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之中,更发生于手术治疗之后[1-2].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破口靠近或位......

    作者:雍恒;朱锋;赛力木·艾拜都拉;戈小虎 刊期: 2018- 11

  • 左主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分析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发生于支气管的颗粒细胞瘤则更为少见.目前认为颗粒细胞瘤是施万细胞来源[1-3].本病好发于中年患者,病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症状多为肿物增大阻塞支气管引起的咯血、慢性咳嗽及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与支气管内起源的其他肿瘤不易区分,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病理类型以良性为主,但不排除恶变倾向.根据肿物的大小及位置等,可选择支气管镜下切除病灶或手术完全切除......

    作者:褚翔宇;田锋;胥凯凯;宋帅;高志 刊期: 2018- 11

  • 营养在外科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再认识

    外科感染可引发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其基本治疗原则包括外科引流、抗生素应用、液体治疗、营养和多脏器功能的维护.营养是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稳态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免疫功能则是抗生素发挥有效作用的必需,因此如何有效、合理的进行营养治疗[1]是临床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营养与感染以及器官功能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需要明确的......

    作者:赵冰;毛恩强 刊期: 2018- 11

  • 基于术前3D打印导板辅助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新技术及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作为目前一种微创脊柱外科的成熟技术手段,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其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2].但是依然存在着放射暴露大、操作时间长、穿刺失败风险高等缺点.目前国内外有关PVP的......

    作者:林吉生;胡佩伦;费琦;许峻川;苏楠;孟海;杨雍 刊期: 2018- 11